4月27日,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,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、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发布《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,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意见》,表明要“强化现代农业科技和物质装备支撑,大力发展智慧农业,建立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,加强智慧农场和智慧农业示范基地建设,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深度融合”。
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截图
习近平: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
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后,“三农”工作重心历史性地转向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”。今年是乡村振兴建设行动全面启动的第一年。
早在2018年9月,中共中央、国务院印发《乡村振兴战略规划(2018-2022年)》,明确提出促进乡村振兴需要“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”,“夯实农业生产能力基础”,强调“提升农业装备和信息化水平”。
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,“要发展智慧农业,建立农业农村大数据体系,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深度融合。”
慧云信息深耕智慧农业领域10年,专注农业物联网、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研发与应用,技术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地位。目前慧云信息已实现为分布在全国30个省份的3500多个农业基地提供了智慧农业服务,服务总面积达500万亩以上。从世界智慧农业发展的趋势来看,随着大数据、人工智能、机器人等技术的发展,数据科学驱动下的智慧管控技术,已经成为未来10年现代农业发展的战略性关键技术,同时也为我国推动乡村振兴,迈入农业强国提供了发展机遇。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的“产业兴旺、生态宜居、乡风文明、治理有效、生活富裕”五大目标,慧云信息利用科技赋能,助推农业转型升级,助力乡村振兴。
夯实农业生产能力基础,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
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,而产业兴旺离不开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升,《乡村振兴战略规划(2018-2022年)》明确指出“推进我国农机装备和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,大力发展数字农业,实施智慧农业工程和“互联网+”现代农业行动,鼓励对农业生产进行数字化改造,加强农业遥感、物联网应用,提高农业精准化水平”。
慧云信息经过多年的研发与实际应用,已经形成贯穿“建设、生产、销售”的全产业链智慧农业解决方案,通过“农业物联网监控系统”、“农产品安全追溯系统”、“农业标准化生产系统”,可以为面积较大的农业园区/合作社/农业企业提供智慧农业服务,截止目前慧云信息承担建设了各类省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、产业扶贫示范园区。包括世界最大桑蚕原种繁育场——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物联网示范基地、全国最大草莓标准化生产示范园——南京金色庄园,河南黄泛区智慧农业示范区、青海大通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园、安徽郑蒲港现代农业示范区等。
促进小农户生产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
我国农业生产中组织松散的小农户占比60%以上,在南方丘陵地区超过75%。小农户的技术水平普遍较低、风险意识较差、监管难度极大,是我国农业生产中最薄弱的环节。而现阶段农业生产决策主要以个人为中心,农业生产的水平取决于农户的技术水平。我国当前农业技术服务主要依靠传统的“专家下乡”进行面对面指导,这一模式难以让农户及时获取个性化指导,导致个体农户的生产低质低效。
《乡村振兴战略规划(2018-2022年)》明确指出要“提高个体农户抵御自然风险能力,带动小农户专业化生产,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,大力培育新型服务主体,加快发展’一站式’农业生产性服务业。”
慧云信息“小农户‘一站式’生产服务平台”,通过深度融合人工智能、大数据技术以及农业数据科学,可以像农业专家一样随时随地为农户提供技术服务,包括病虫害识别、用药方案评估、植保营养方案推荐等智能农技服务,将以往“专家下乡”的服务模式变革为以平台为主的“专家随身”服务模式。同时平台整合了大量优质农资、农用产品,农户可在平台一键购买生产所需农用物资,真正实现从自动诊断,智能提供指导方案,到正品物资购买的“一站式”生产服务。
推进化肥农药减量施用,推动农业绿色发展
农药与肥料是农业生产中必不可少的生产材料,对保证产量与品质具有重要作用。但由于农户技术水平较低,过分依赖农药、肥料,大量肥药遭到废弃。且农户文化水平较低,科学合理的施肥施药技术难以推广,技术到位率低。只有科学使用农药、化肥,才能减少环境污染,确保绿色生产。
《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(2018—2022)》指出“加强农业投入品规范化管理,健全投入品追溯系统,推进化肥农药减量施用,完善农药风险评估技术标准体系。”
慧云信息“科学用药及农药风险评估系统”通过融合人工智能与农业数据科学技术,像农业专家一样认知并掌握了农药及肥料复配、使用的规则和逻辑,可以随时随地针对病虫害、植保需求,为农业生产者提供科学的用药指导,帮助生产者对症下药、适期防治、合理混配、科学配药,保持农药防效,减少农药使用量。
今年虽然是乡村振兴建设行动全面启动的第一年,但乡村振兴的步伐早已开始,慧云信息也一直在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,促进农民增收致富道路上砥砺前行,不忘初心。